近日,教育部在官網回答網友“專升本畢業(yè)后的第一學歷是專科還是本科”的問題時,明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文件中沒有“第一學歷”這個概念。教育部在答復中還說,在管理過程中所說“學歷”通常指的是個人獲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學歷。
盡管時值假期,教育部對“第一學歷”的回應,還是在輿論場上掀起了熱烈討論。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學習中,學歷的意義不言而喻。學歷本是一個人接受教育類型和程度的資質證明,但是,一些用人單位在選拔用人時明顯的學歷偏好,讓學歷成了全方位衡量個人價值的“身份標簽”。
盡管教育主管部門并不認可“第一學歷”的說法,但“第一學歷”在民間早已成為約定俗成的概念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,“第一學歷”通常指人取得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文憑。“第一學歷”是??七€是本科,是“雙一流”“985”還是“211”,乃至具體屬于那所學校,都決定著其“含金量”。
最近,一位學生在考研選擇導師時,發(fā)現北大數學學院某博導碩士畢業(yè)于地方院校,發(fā)帖稱“無法相信北大會有這么差的師資”。其實,那所地方院校的數學學科業(yè)內評價一直不低,考研學生不看導師科研能力,反而對其學歷刨根問底,深刻暴露了“第一學歷崇拜”的誤導性。這種思維如果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蔓延,難免造成學科發(fā)展“近親繁殖”等問題。
“第一學歷”何以大行其道?《南方都市報》的一篇評論將其歸結于效率:通過“第一學歷”,企業(yè)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判斷出應聘者在求學階段的一般表現。換言之,“第一學歷”是評價一個人能力的一系列指標之一,而在“學歷社會”的加持下,這一指標無疑具有巨大的權重。
“本科進入名校的學生不用努力,也可憑‘第一學歷’獲得競爭優(yōu)勢,他們還會繼續(xù)努力學習嗎?那些高中畢業(yè)進入??圃盒5膶W生,再怎么努力學習,也不能扭轉‘第一學歷’劣勢,就會有部分學生自暴自棄?!苯缑嫘侣劦脑u論文章,反思了將“第一學歷”等同于能力的錯誤思維,強調應當在過程中評價人才,而不能讓人以為取得第一學歷便“高枕無憂”或“無力回天”。
在社會發(fā)展進程中,并非所有成就斐然者都有光鮮的“第一學歷”。僅就學術能力起決定性作用的科研領域而言,不少兩院院士的“第一學歷”都不耀眼?,F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中科院院士陳竺,“第一學歷”僅為中專;中科院院士、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在浙江煤炭工業(yè)學校取得“第一學歷”;在疫情防控中為人所知的中疾控主任高福院士,其本科畢業(yè)于山西農業(yè)大學,這所院校并未入選人們熟悉的“雙一流”“985”或“211”。
放眼世界,科研人才的發(fā)展?jié)摿σ膊⒉慌c“第一學歷”深度綁定。盤點諾貝爾獎得主的名單,不難發(fā)現,獲獎者的“第一學歷”和“出身”多種多樣?!短┪钍扛叩冉逃吩l(fā)文分析2020年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類獎項8位獲獎者的本科學歷,發(fā)現只有一位本科畢業(yè)于牛津劍橋或常春藤聯(lián)盟這一類全球頂尖高校,多位獲獎者的“第一學歷”是在新興院校、小型大學或文理學院取得的。
扭轉“第一學歷”偏見,不僅需要改變社會觀念,也需要改進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方式,使其更加公平合理。界面新聞的評論就指出:“不能再人為地把教育、學校分為三六九等,要給所有學校創(chuàng)造平等競爭、發(fā)展的環(huán)境?!蹦壳?,我國在創(chuàng)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學的同時,也要注意包容特色、平衡分配,讓部分“小而精”的學校和學科獲得更好的發(fā)展。
曾擔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的楊福家院士曾在《中國青年報》撰文,文中提及自己認識一個美國大學生,他的SAT成績夠上哈佛,卻選擇了一所烹飪學院,他用這個故事表明:要充分認知不同類型高校的價值。楊福家認為:“高等教育是一支大樂隊:名牌大學就是樂隊里的大鋼琴,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大鋼琴上,大提琴、小提琴都是好樂器。”
來源:中國青年報客戶端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(lián)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2161241530@qq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parklessenses.com/uncategorized/39815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