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東西9月27日消息,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今日在京公布了多項最新業(yè)務進展。
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透露,阿里在發(fā)布無人配送車小蠻驢一年之后,其在國內22個省總計52個城市部署了超過200臺小蠻驢,包括哈爾濱、南寧、昆明等城市。
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
這些車輛多投入到了阿里旗下的菜鳥物流的菜鳥驛站,在160多所大學園區(qū)和少量社區(qū)內進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工作。
截止今年9月,小蠻驢們累計為20萬用戶配送了100萬個訂單。到2021年11月1日之前,其無人配送車隊規(guī)模將擴大至350臺,到2022年3月之前,則要擴展至1000臺。
需要注意的是,這些車輛均是銷售給了當地的菜鳥驛站運營商,而非達摩院自主運營。此外,達摩院還宣布推出L4級無人配送卡車大蠻驢,進軍城市配送市場。
一、3年后部署上萬無人車日均配送百萬單
王剛表示,與其他自動駕駛公司一樣,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的最終目標是在開放道路實現無人駕駛能力。
要實現這一目標,主要有路測驅動和產品驅動兩種路徑。前者的典型代表是谷歌Waymo,該公司正在不斷擴大測試車隊規(guī)模來收集數據。特斯拉則是后者的典型代表,即通過大規(guī)模銷售車輛,在使用過程中收集數據。
達摩院自動駕駛團隊則也選擇了后者。
王剛在現場講到,國內大約有30萬個社區(qū),四五千所高校,還有10萬個園區(qū)。這里的快遞、外賣、配送需求非常大,非常適合做無人配送。
“經過多年的研發(fā),小蠻驢已經具備了產品化和標準化的能力,能夠大規(guī)模鋪開?!蓖鮿傇诂F場講道。
根據現場透露的數據,小蠻驢的車隊日均能夠識別4000萬+障礙物,要進行5000+次交互。當規(guī)模擴大之后,就能夠收集更多的數據,不斷提升自動駕駛算法,從而讓小蠻驢進入到更多的園區(qū)內,進而產生更多的數據再次提升算法,產生良性循環(huán)。
為此,達摩院希望在3年內能夠部署上萬臺無人配送車,達到日均100萬單的運營規(guī)模。
“自動駕駛產業(yè)進入了下半場了,未來3年沒有產品落地的公司,技術肯定就落后了?!蓖鮿傉f道。
二、小蠻驢成本是同行三分之一已進軍城配市場
想要擴大量產規(guī)模,有兩個難點——成本和技術泛化問題。
成本方面,王剛表示達摩院通過規(guī)模、技術和設計三方面降低成本。
小蠻驢
規(guī)模即投入更多車輛;技術即通過提升算法能力,來降低傳感器、計算平臺、導航定位等硬件成本;設計則包括定制傳感器、底盤,去掉冗余等操作。通過這三種途徑,小蠻驢的成本已是同行的三分之一。
技術方面,小蠻驢現階段主要在封閉的園區(qū)內進行運營,基于封閉園區(qū)運營數據打磨出的自動駕駛算法,未來如何泛化到城市開放道路呢?
王剛表示,在城市開放道路上搞自動駕駛,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行駛不規(guī)則的小型交通參與者,而非各種汽車。小蠻驢在校園、社區(qū)內運營,見過的小型交通參與者反而之多,反而有利于進入城市。
正是基于這一邏輯,王剛在現場也宣布推出大蠻驢——面向城市配送市場的無人駕駛卡車,主要負責將貨物從配送站送往園區(qū)內部的菜鳥驛站。達摩院方面希望,3年后能在1萬條城配路線上投入大蠻驢。
就在此前不久,阿里領投了元戎啟行3億美元融資,后者也宣布將進軍城配市場,與大蠻驢的重疊度較高。
對此,王剛表示阿里投資元戎啟行主要是為了布局乘用車自動駕駛方向。城配市場仍將由達摩院負責。
三、從ET實驗室到達摩院 阿里的自動駕駛之路
阿里的自動駕駛之路起始于2015年——此前的主角更多的是阿里旗下物流公司菜鳥網絡(以下簡稱菜鳥)。
2015年,菜鳥成立了ET物流實驗室(以下簡稱ET實驗室),開始探索前沿的智慧物流技術,涉及無人配送機器人、配送無人機等產品。
為了提升阿里內部的郵件投送效率,ET實驗室一個團隊研發(fā)出了“小G”機器人,并在2016年投入使用。這些機器人從阿里園區(qū)內的小郵局出發(fā),可以將一些重要信件直接送至不同的辦公樓,率先開始了無人配送技術的應用嘗試。
ET實驗室研發(fā)的“小G”機器人
正如前文所言,小G屬于一臺機器人(包括外觀也是)而非配送小車,因此行駛的適應性較窄,比如其難以順暢駛過園區(qū)內的減速帶,多在沒有減速帶的區(qū)域使用。
在小G之后,ET實驗室又開發(fā)了G系列產品,轉而采用了“配送車”的架構,行駛的適應性更強。
ET實驗室研發(fā)的無人車
2018年初,依托菜鳥的物流渠道,G系列的小車開始在一些大學校園內進行測試。待測試差不多之后,于當年開始上崗送貨。
菜鳥鋪設了一個全國性的物流網絡,在一些大學內設有名為菜鳥驛站的集散中心。工作人員將快遞放在配送車內,然后車輛自行開至宿舍樓等目的地。與此同時,菜鳥的后臺也會給收件人發(fā)送信息,提醒其在指定的時間范圍內,掃描車身的二維碼打開艙門取件。
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,在前阿里YunOS事業(yè)群總經理張春暉加入ET實驗室擔任主任職務后,制定了集中力量發(fā)展無人配送以及無人卡車的思路,其他技術被放在相對邊緣位置。
就在菜鳥這邊越來越聚焦無人配送的同時,2018年左右阿里達摩院也成立了自動駕駛實驗室,也開始涉足自動駕駛領域。
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一開始是基于量產的乘用車在研發(fā)自動駕駛技術,與菜鳥的ET實驗室的低速無人車不太一樣。
為了協(xié)調兩支研發(fā)力量,2018年底阿里內部達成了“達摩院關注技術,ET實驗室關注產品應用”發(fā)展思路。
彼時,兩支阿里系自動駕駛團隊,依然在各自研發(fā)自動駕駛技術。
2019年下半年開始,全球自動駕駛產業(yè)幾乎已經站到了量產前夜。Waymo無人出租車服務在美國部分地區(qū)開始試商用,國內廣州、長沙等地也迅速跟進;京東、美團等互聯網企業(yè),也在部分園區(qū)開始進行無人配送的測試運營…
也許正是看到了這種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大勢,阿里開始整合內部兩支自動駕駛研發(fā)力量,實現加速發(fā)展。
2019年9月,ET實驗室?guī)资说乃惴▓F隊轉而給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匯報。年底,時任ET實驗室主任的張春暉調至斑馬網絡出任聯席CEO,ET實驗室由黃佑勇負責。
到2020年4月份,ET實驗室剩余的團隊成員也全部劃入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,合并完成。黃佑勇也調至斑馬,出任COO與張春暉搭班子。
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原本有一百多人,加上ET實驗室過來的一百多人,整體規(guī)模達到了300多人,其中大部分在杭州辦公,北京也設有一個小型研發(fā)中心。
結語:阿里聚焦無人貨運方向
從自動駕駛團隊的發(fā)展歷程來看,阿里在自動駕駛領域也進行了不同的探索。目前其研發(fā)力量已經統(tǒng)一在阿里達摩院之下,同時研發(fā)方向也明確在了無人配送方向。這里既包括面向園區(qū)場景的低速無人配送車,也包括面向城市配送場景的無人駕駛中小型卡車。
王剛告訴車東西,阿里的策略是從封閉場景積累數據,泛化技術,進而將場景擴展到城市道路。在更遠的未來,還能進一步將自動駕駛技術從城市擴展到干線物流。
但總而言之,阿里短期內肯定都會聚焦在無人貨運方向,并且越走越快。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2161241530@qq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parklessenses.com/uncategorized/40401/